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

行為愛上詩 IV 台南場 作品圖片選樣 Selected Photos of In Love with Poetry IV (Tainan)

 行為愛上詩 IV 台南場 作品圖片選樣  

Selected Photos of In Love with Poetry IV (Tainan)


大部分圖片由 應學堂 拍攝,除非另外標示。Most photos are taken by Nelson IN, except noted otherwise.


陳孝齊   Chen Siao-Chi  



Graciela Ovejero Postigo




甘燿嘉  Nice Kan


Yeonjeong


吳淑棉  Wu Shu-Mien


阿道 巴辣夫 冉而山  Adaw Palaf Langasan


張婷詠  Chang Ting-Yung


黃彥超  Huang Yen-Chao


宇中怡  Yu Chung-I  photo: Chang Ting-Yung


徐敏思  Hsu Min-Szu  photo: Yu Chung-I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行為愛上詩 IV 台北場 作品圖片精選 Selected Photos of In Love with Poetry IV(Taipei)

行為愛上詩 IV 台北場 作品圖片精選 

Selected Photos of In Love with Poetry IV(Taipei)


大部分圖片由 應學堂 拍攝,除非另外標示。Most photos are taken by Nelson IN, except noted otherwise.


李敏如  Min-Ju Lee


陳冠穎  Kuan-Ying Chen


陳奕如 李嘉昇  Chen Yi-Ju   Jason J S Lee



李瓊蝶  Milla Lee




Tomasz Szrama  photo by Yu Chung-I



丁禹仲  Ding Yu-Chung photo: Yu Chung-I



葉子啓  Yeh Tzu-Chi  photo: Dawn Tsang


   

劉寅生  Craphone Liu  photo: Dawn Tsang




行為愛上詩 IV 活動時程內容與參展藝術家名單 In Love with Poetry IV Schedule & artists

 行為愛上詩 IV 活動時程內容與參展藝術家名單

 In Love with Poetry IV   Schedule & artists 

◟第①天◞ Day 1
時間 Time:2023.02.04(Sat.)18:00-21:00
地點 Venue:美好201空間 sukhino201
(新店區花園十路二段1號201室 No. 1-201, Sec. 2, Huayuan 10th Rd., Xindian Dist.)
◟第②天◞ Day 2
時間 Time:2023.02.05(Sun.)14:00-17:00
戶外地點 Outdoor Venue:蘭溪 Lanxi Stream
(花園新城段 -距離美好201空間約3分鐘路程 Garden City Section – 3-min walk from sukhino201)
雨備地點 Rain Plan:美好201空間 sukhino201
(新店區花園十路二段1號201室 No. 1-201, Sec. 2, Huayuan 10th Rd., Xindian Dist.)
* 14:00 在 圓環全家新店新陽店 集合出發 Gather at FamilyMart Xindian Xinyang

14位參展藝術家::
Tomasz Szrama(波蘭/芬蘭)/Graciela Ovejero Postigo(阿根廷/美國)/Yeonjeong(韓國)/陳冠穎/陳孝齊/劉寅生/李敏如/陳奕如/甘燿嘉/李嘉昇/李瓊蝶/黃彥超/葉子啓/丁禹仲
14 Artists::
Tomasz Szrama (Poland/Finland)/Graciela Ovejero Postigo (Argentina/U.S.)/Yeonjeong (South Korea)/Kuan-Ying Chen/Siao-Chi Chen/Craphone Liu/Min-Ju Lee/Chen, Yi-Ju/Nick Kan/Jason J S Lee/Milla Lee/Huang, Yen-Chao/Yeh Tzu-Chi/Ding, Yu-Chu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烏托邦再命名」-藝術家 Graciela Ovejero Postigo 分享座談
“ #Notes on Renaming UTOPIA”- Sharing Session by Graciela Ovejero Postigo
阿根廷行為藝術家及策展人 Graciela Ovejero Postigo 於2011 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創立「榆樹梨」(Peras de Olmo - ARS CONTINUA)實體藝文空間,使之成為阿根廷國內首個以行為藝術為核心的空間。「榆樹梨」除了是展演場地,業務更包括藝術家駐村,以及作品典藏等。這次來台,Graciela 將以創辦人身份與台灣觀眾分享在阿根廷經營藝文空間的經驗,同時將介紹其計畫及作品。
Argentine Artist and curator Graciela Ovejero Postigo founded “Peras de Olmo - ARS CONTINUA” in 2011 in Buenos Aires Argentina. Apart from exhibiting space, Peras de Olmo is also a house-lab, residency and archive dedicated to performance art, making it the first gallery space in Argentina dedicated to art-action or performance-art. In this sharing, Graciela will share her experience with us while introducing her current projects and artworks with us.
講者 Speaker:Graciela Ovejero Postigo(阿根廷/美國藝術家及策展人 Argentina/ U.S. Artist & Curator)
時間 Time:2023.02.04(Sat.)15:00 - 16:40
地點 Venue:心流秘境藝術工作室 Let’s Explore Art Laboratory
(新店區花園七路一段1之4號 No. 1-4, Sec. 1 Huayuan 7th Rd., Xindian District)
語言 Instructed in:主要以英文演講,設即時中文翻譯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已額滿 Application is now closed
*分享座談名額將優先提供予線上報名人士。The quota of the sharing session will be prioritized to the audience who have registered online.

▌ 座談講者介紹 Speaker: Graciela Ovejero Postigo
阿根廷跨領域藝術家,策展人及空間經營者。具超過 24 年的展演經驗。作品著重跨空間與表演環境的互動,常運用影像及裝置。她出身藝術世家,移民美國多年,曾任美國芭蕾舞團專業舞者,專業畫家,最後棲身行為藝術相關領域,活躍於國際行為藝術界。她近年回歸祖國,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創立「榆樹梨」(Peras de Olmo)藝術空間,推廣行為及相關藝術,積極尋求國際交流合作。在疫情時代,更迅速轉而經營線上徵件展如Festival Cine+Perfo 及各式論壇,吸引眾多各國藝術家投件,成果豐碩。
Graciela Ovejero Postigo (Argentina/US) is a transhumant and transdisciplinary artist and curator, currently focusing on performance art. Postigo is also the founder-director of Peras de Olmo – ARS CONTINUA (2011), a space for exhibition, residencies and archive dedicated to performance and other time and presence-based art practices, Co.De./Constelaciones Decoloniales en Arte-Acción platform for collective performance encounters in public spaces (2017), and Cine+ Perfo /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Performance y Formatos Audiovisuales (2021). She is now based in Buenos Aires Argentina.
-
策展人 Curator:葉子啓 Yeh Tzu-Chi
協同策展人 Co-curators: 劉寅生 Craphone Liu 李敏如 Min-Ju Lee
文宣 Marketing:曾小魚 DT
海報設計 Poster Design:劉寅生 Craphone Liu
贊助單位 Sponsored by: 芬蘭文化基金 Finnish Cultural Foundation
合辦單位 Co-organiser: 酸屋 ACID House(台北場次 Taipei)、愛為派 Awareness Southern Action(台南場次 Tainan)
場地贊助Venue Sponsor:台南182藝術空間 182artspace、心流秘境藝術工作室 Let’s Explore Art Laboratory、美好201空間 sukhino201、不存在劇場 Absence Space 
顯示較少






行為愛上詩 IV 策展論述 Curatorial Statement of In Love with Poetry IV

行為愛上詩 IV 策展論述 Curatorial Statement of In Love with Poetry IV 

Written by:葉子啓 Yeh Tzu-Chi

其實都已經開始想是否要放手了,因為開始覺得傳承之必要,以及近年辦活動都申請不到理想的補助,有點心灰意冷。但是當葛拉希耶拉(Graciela Ovejero Postigo)私訊問我,在她明年初參展泰國亞托邦(Asiatopia)國際行為藝術節之後是否能延伸來台看看我,或者也許可以有機會參加個小小的行為藝術活動?我的熱情又回來了!
這是一個倉促決定要辦的活動,來不及申補,所以沒有經費奧援。但還是獲得多位國內外藝術家及同好藝術團體/空間的熱情支持,我由衷感謝他們。我們是跨越多重邊境的行為藝術大家族,彼此相互支持取暖。每一次得來不易的相逢,都是我們互相觀摩學習精進的機會,都可以讓我們充滿電力,再度回去面對自己這樣那樣的人生。
疫情前,我最後一次出國是在2019年飛了近40個鐘頭遠赴南美智利和阿根廷參展,當時我去回的飛行足跡是台灣-日本-美國-智利-阿根廷-智利-澳洲-台灣,在地球上畫了一個大圓圈!而阿根廷的活動就是由葛拉希耶拉主辦的。
疫情高峰期間,國際現場行為藝術一片沉寂中,她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榆樹梨」(Peras de Olmo - Ars Continua)辦公室裡仍奮鬥不懈,舉辦線上行為及相關視聽媒體藝術公開徵件展,並搭配多場線上論壇,還舉辦線上開幕閉幕式,辦得有聲有色,讓全球(行為)藝術家們坐在家裡也可以繼續國際!
而到了疫情解封後的現在,葛拉希耶拉即將要飛過大半個地球來亞洲,順道還敦促我策了這個活動,我的疫情前中後,我的國際終站與即將重啓都有她,想來我和她真是有種特別的緣份!
As a matter of fact, I have already thought about whether to let it go, because I began to feel the need for transmission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Besides, I have not been able to get ideal subsidies for events I organized in last 3 years, which discouraged me a lot. But when Graciela Ovejero Postigo asked me via social media if she could visit me after 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Asiatopia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Art Festival in Thailand early next year, and maybe eve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join any small performance art event in Taiwan? My enthusiasm is back!
This is an event hastily decided to happen, and there is no time to apply for funding, so there is no financial support. However, it still received enthusiastic support from quite a few domestic and foreign artists, as well as some fellow art groups/spaces, for which I appreciate sincerely. We are a large family of performance art crossing multiple borders and we support each other to keep warm. Every hard-won reunion is an opportunity for us to observ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recharging us to go back to face our own life.
Before the Covid, the last time I went abroad was in 2019 when I flew for nearly 40 hours to Chile and Argentina to join the performance art event. At that time, my flight footprint was Taiwan-Japan-United States-Chile-Argentina-Chile-Australia-Taiwan, drawing a great circle on the earth! The event in Argentina was just organized by Graciela.
During the peak of the epidemic, the international live performance art was silent, but she was still working hard in the office of "Peras de Olmo - Ars Continua" in Buenos Aires, holding online open call for performances and related audio-visual media art, combining with multiple online forums, onlin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y. They attract so many artists from the world to join that global (performance) artists can still continue to be international while sitting at home!
And now, after the epidemic is unblocked, Graciela is about to fly over half of the world to Asia. In the mean time, she urged me to plan this event. She was ther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epidemic. She was and will be also there at my international termination and the imminent restart. I think there is really a special fate between me and her!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Same but Different   相 同 但 不 同


台北場   台北/北門   BeiMen (North Gate) / Taipei   2024/9/7

organizer:  ArTrend Performance Group

curator:  Yen-Chao Huang 黃彥超

photographer:  Archi Chang 張修齊

artists:

蔡慧盈  Hui-Ying Tsai
宇中怡  Yu, Chung-I (Ana,Yu)
李瓊蝶  Milla Lee 
丁麗萍  Liping Ting
蔻兒亭·阿道·冉而山   Kating Adaw Langasan
李嘉昇  Jason J S Lee
陳奕如  Yi-Ju Chen
陳考齋  Siao-Chi Chen
孫士閔  Shih-Min Sun
郭芷綺  Kuo Chih-Chi
黃彥超  Yeh-Chao Huang
張婷詠  Chang Ting-Yung
施力麒  Lys Qi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相同但不同 Same but Different 2024

相同但不同 秋分 / 集體行為  台南 北安橋下  2024/9/1

Same but Different Autumn Equinox / group performance in Tainan

curator: 張婷詠  Chang Ting-Yung

photographer :  陳良侑  Liang Yo Chen

artists: 

              林亞祺 Ya-Chi Lin

              傅銘偉 Ming-Wei Fu

              徐敏思 Min Szu Hsu

              郭芷綺 Kuo Chih-Chi

              黃彥超 Yen-Chao Huang

              張婷詠 Chang Ting-Yung

              孫士閔 Shih-Min Sun

              力麒 Lys Qi

活動圖片




















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相同但不同」 臺南公園樹林裡的集體行為-像是在玩捉迷藏

黃 彥 超


當我看到「相同但不同」的展演標題時,讓我回想起以前在學院策展一門作業。那就是要大家在期末時策劃一檔叫做「不是展覽的展覽」。

回想當時,很多人提及一個概念上的偏誤或是失效,意義上而言最後它還是能構成ㄧ檔展演。 

有幾位提及讓展示性削弱而把演繹詮釋的空間提升,彷彿構成某種程度上的「不和諧」。或是在某些思緒或脈絡的完整度上,讓它相對不那麼的銜接順暢,好像整個流程被鬆動了。在當中提供某種不正確性,或是外部空間的持續擾動。


它像是將一個正在運作的機器,鬆轉它的螺絲,雖然仍可構成運作,但好像也伴隨著我們口語描述上的即將有一朵「烏雲」遮住晴朗的藍天,或是提供一個「失效的語境迴路」-關於提供錯誤解讀的訊息。使其展演不那麼準確,也不那麼自若,讓閱讀的過程產生一點門檻。當然也許在「行為藝術」場域裡的命題與行為自身,沒有那麼直接又必然的關係,但回想不久前才剛來台南結束的「行為愛上詩」行為展演。當對比來到台南公園感受這次的集體行為時,我立即感受到的,包含一種集體弔詭的和諧感。幾位行為者在樹幹群中在自體的行為狀態中也試探彼此。好像小時候玩的鬥片(拼)的遊戲,你動一下我動一下的讓其一方覆蓋在上,也像是在玩扮家家酒的遊戲。


也許這也回應了這個共同行為展演的宗旨,鼓勵在公眾場域處理一種共融,在各自表述,且各自在各自領域相互為政外,又呈現了互相干擾又相互羈絆的狀態。行為者們也成為一個似網絡的關係。而雙方的抗衡,不單單僅是行為者們,當然還包誇外部(台南公園)所處的場域特質。讓這行為現場,好像必須要持續點燃火苗,讓彼此運攪成像陣風,使行為的勢繼續推延。

這次行為的現場位在台南公園舞台旁的數排樹木之間。它給我一種被劃分的區塊感。也或許大家都靠得蠻集中的,所以也給我一個遊戲的介面想像。行為者開始時前要執行一個內建的指令,才能開始生產,或產生一段作用的時間性與場域相抗衡。


我非常喜歡這次幾位行為者身體的踱步,或是幾個推擠的現場產生「塵土飛揚」的錯覺。 好像要啟動某個戰鬥質去跟其他的行為者產生一個對抗。有一股煙硝味蠢蠢欲動,然而那個戰鬥卻好像僅是自己與自己的念頭,很快的因為沒有一個可以明確投身的對象,所以好像開啟了半扇門又迅速的被關起來。我在猜想是否因為還有其他的行為者在現場持續的擾動,為了某種程度上的和諧,持續給我一種雷聲大而雨點小的感受。


我想到侯孝賢的「咖啡時光」這部電影。我們知道主角是誰,她在這部影片中穿梭在街頭、電車、老式的公寓住宅之間。

導演用了許多不同的鏡頭語言。比如充滿暈眩感的電車,且鏡頭不時的在主角與周圍排排坐的旅客們之間晃動,但不做更多深入的描述。

當來到下一個畫面,好像列車要通往山洞去某處,突然來一個長時間的鏡頭描寫,當你覺得好像要開展一些讓劇情延展的腳本或對話的時候,總讓你沒有辦法那麼如你所願的達到一個因為...而所以...的完整。


電影畫面中的主角一直呈現一種似幽靈的錯覺,明明她是主角,卻成為一位對應他者的主體經驗,而始終要參照彼此才可以彰顯一個此存在的對象。當我作為一個觀眾,反到提供了很多給我投身的機會,且試圖去揣摩一段時間性的身體感。但往往因為維持的時間太過短促,所以只能在視線裡跳針,再去窺看其它的行為者找到可以聯繫的語境。


當我的視線在場上持續瀏覽,好像子啓老師的身段。好像老鷹在高空盤旋,有沒有一個行為的缺口。這裡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意識,行為者是否呈現一個「見縫插針、趁虛而入」的守備姿態,每當形成一個可以成功進去取暖的空位產生時,好像給這個集體行為更多「局部的擾動」,當中也給了我數個感官感覺上的-「刺點」。


所以這次的行為現場好像提供給我的身體一個新想像,即是-我的目光就像閃光燈的錯覺。我試圖在幾位行為者中凝固幾個行為當下的瞬間,回推形成這個樣貌的前身在做些什麼?


在這次的集體行為讓我產生兩個有趣的問題點:


1. 每位行為者是否都帶著一個行為的腳本或是預期要處理的行為狀態即情境來到這個現場,如果其他行為者暗示著行為的插曲或混淆本身的動機。也許不知不覺間..它產生了混沌不明的空間。那麼?行為者如何回到原先的路徑,或是悄悄地將那些多餘的痕跡抹除。


2. 現場高大的樹叢,很像提供了數本「書」的形式載體。當透過這個阻擋或轉身的一念之間,是否在持續增添語意的過程中,反而將當中經營的細節也無意中被模糊掉了,而只給出一個大概上的行為特徵,被一個像是外部積極參與現場的未知力量給抵銷。


而這些持續卡、頓的特質,形成上述我感受到的「維持表面的和諧」。給了我似版畫雕刻連結,一刀一刀下去的刻痕,回推到每位行為者,成為一個集體創作不可或缺的一環,產生了一個拉扯與牽制力。而現場高大的樹木樹幹,好像給了另一秩序。產生了景窗間的對照與間隔。

總體而言,作為一位觀眾,集體行為讓回看單人行為時,產生更多「拉扯」或是「摩擦」,它不是那麼的理所當然的,或像是想像中完整的行為呈現。如果把行為視為一個對抗身體與時間的藝術形式,我覺得比起單人行為可以回推符號或是持續堆疊的時間,它更貼近思考行為的本質。



時間-2023/3/18

地點-台南公園

活動展演名稱-「相同但不同」

主辦單位: 阿川行為群

策展人: 葉子啓

協同策展人: 張婷詠(台南)

藝術家(台南場): 徐敏思/吳淑棉/尹浩威/張婷詠/葉子啓


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

面向未來的檔案

—記「迷走和諧:2020 阿川國際行為藝術節」

                                                  李書旆

在疫情下

以推動行為表演藝術為職志、臺南為根據地的「阿川行為群」,再次舉辦以「迷 走和諧」為名的國際行為藝術節。這次藝術節由葉子啓及邱俊達等共同策劃執 行,並邀請國內外 26 位藝術家,在 10 月底及 11 月初的臺北與臺南二地,進行 各三天的作品發表、講座和論壇活動。

「阿川行為群」(ArTrend Performance Group)由藝術家葉子啓創立於 2003 年,多年來獨自策劃並舉辦多次國際行為藝術節。包括:臺灣亞洲行為藝術交 流展(2004)、在路上(2009)、心與海(2014)、多歧(2017)等。今年由於中 國武漢肺炎全球肆虐,部分國外藝術家無法來臺出席,因此大幅增加行為錄像 和線上近作分享的內容,突破以往框架,規模持續擴大。

「迷走和諧」作為國際行為藝術節,是一豐富的檔案團塊。近年來,臺灣出現 檔案轉向(archive turn)思潮,試從查找、詮釋與製造檔案的角度,重建藝術 史,探索藝術前沿,召喚未來觀眾。故從建立檔案、比對檔案的角度,或許能 更清楚認識「迷走和諧」在臺灣行為藝術發展上的價值和意義。

迷走和諧

2020 年的「迷走和諧」整體呈現不停擴吸納萬象特質正如策展論述引用 超實主者布賀東(André Breton)的小說《娜嘉》,試圖帶領觀眾在城市穿遊得到啟迪。「迷走和諧」與阿川行為群前次舉辦的國際行為藝術節「多 歧」相較,更具實驗在此僅就部分取樣:

一,是體創作的群動。從「在路上」(2009)開始,藝術家葉子啓首先引 入種橫向共直面觀眾、不經編排設計體行為表演(Group Performance)實驗一次發表臺鐵高雄鳳山車站倉庫但只有藝術家與。 拉到戶空間「心與海」(2014)在臺南的南鯤鯓便有觀眾 即興參與。爾後如「多歧」(2017),續在臺南「321 藝術聚落地舉辦。 活動約 50 分10 來位國內外藝術家,結合簡單道具如毛線、彩帶紙 袋桌椅等,進行體行為創作。這作品充滿偶發和不確定性,並觀眾一 起參與,在灣來說十分前

在今年的「迷走和諧」中,行為表演不入常民生活的場域,在臺北
藝術中心的三天的體行為中,我們可看見然真實體、試探的
動作、滿地的紙片、不停從丟入塑膠椅及各樣聲響等,構成生複雜的
意。在臺南大天后宮前的廟埕有人拾得樹枝揮舞著螢光色薄紗;有人身著
黑衣著雨傘繞行走動;有人在地上吐水寫字;有人用表演剩下道具送龍
眼;有人綑綁己;有人旁休息片刻後又跳,在透明塑膠布裡跳舞外地進入廟香時,表演續進行,並不中最特別的是,發表過程中
分不清是觀眾或藝術家,藝術與一。

察點科技串連直播力過去行為藝術有透過錄像播放 的,線上發表在臺灣能是在臺北國藝術家安雅(Anja Ibsch)在線對談時,一分享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權力暴力 的演,一20 幾件絲襪下去時,全都嚇了來這是線上作品。這不能重來,蒙太奇切換鏡,不動作特 寫濾鏡只透過簡單動作直接表達,不是行為藝術?網時代直播力檔案的

種透過直播技術探索行為表演能的,藝術家黃詩穎的作 品。在臺南么八空間」,一棟老宅改建的複合式畫廊發表。 首先黃詩穎坐剝橘子,透明壓克睛處有螢向外的平板手機平板線,直播便平板,觀眾平板看到到聲延遲回溯。這在西方行為藝術檔案,與國藝術家丹.格漢(Dan Graham)的意識的發(1973)很類似攝影機監視器迴圈表演與觀眾的距離作品發來自萊希(Berthold Brecht)的戲劇理論,和此作品來自常生活觀不同,

察點體表演的弱工藝。一以來,歌唱戲劇傳統藝術
訓練為表演基礎強烈工性質行為表演以不在意,甚至以
此為開放觀眾與,作品次更豐富臺南藝術家陳怡儒的
表演。其歷是:將兩粉末混合成咖啡沙料塗抹在自和觀眾體,由觀眾沙料體上搓揉堆疊帶領觀眾行表演空間最後
靜坐數鐘後起身刮除沙料完。藝術家身著褪除後
成白晰裸體,塗抹沙料變為觀眾的材料,此觀眾為表演為活

外像臺南藝術家徐敏思。表演大是:在空間後院書在能下後放入玻璃料溶化體在玻璃杯圍打滾最 後起身挑選若干觀眾握手。或臺南藝術家劉寅表演大是:在頂樓身著黑衣手指後繞到動的體,開紗澡 盆淋浴澡盆行,最後穿。這作品開放觀眾與,藝術家的體未經特別訓練只有藝術家度動 作。由是藝術家與觀眾的距離縮短弱工使表演作為藝術事件能。

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檔案,在挑釁觀眾的政治手段為藝術前衛性 的前沿。不論表演與觀眾動的發(happening),展即興創作過 程(Nouveau Realism),或強調人人是藝術家、行動改變社會波 伊斯(Joseph Beuys),行為藝術透過表演,吸引觀眾,在體、場域道 具和觀眾的動中,探索各議題今包萬象臺灣行為藝術與西方行 為藝術大不同,是不緊跟藝術發展,並有著史上的三重:

首先80 年藝術和藝術的臺灣多藝術家索並試走出前 藝術家泛印甚至抽身正藝術的藝術家,李銘盛界仁等,開始用體作、行動當時的藝術價值觀和展演體種程為武行為表 演連結到政治或藝術體的不滿

二次是 90 年內和體外的80 年解嚴,臺灣藝術家進行 各樣實驗不停吸納改類1987 年北的「實驗藝術行為與空 間展」,1993 年李銘盛受威尼年展的事件,或 1994 年舉辦的 「人間展」,量導定成。在表演藝術,各訓練精神要求表演和觀眾的距離拉開。在藝術、行為錄像、搞笑或自虐表演,無法在現場直接訴諸觀眾。由是不的,部分自永福橋河堤,部分,部分走向國際行 為藝術節,戰鬥

三次是 00 年。2002 年王墨林邀請行為藝術家霜田誠 二於來臺組織,是臺灣行為藝術的重霜田誠二的術和觀來自藝術表達思。作品不直接呈現社會議題鼓勵直面觀眾 現發表,種程度來說相當純粹。故其影的藝術家葉子啓等,表現 出度的包容,不同於往行為表演的是更多性連結

角度來表演都將為觀念媒介不同的是表演
禁欲道場叛亂觀眾需要被的對象;而陰表演
則將歡樂空間孕育觀眾為一同行動的伙伴。葉子啓藝術,能輕易行為表演中樂趣所號召的
藝術家繽紛舉辦的國際行為藝術節,因不更多

未來檔案

認為,所謂「檔案」(archive)集合(collection),許多文件 (documentation)積累而的團塊。同表演一次是 當下的,二次是作為文件檔案的,可取代性我們但可行為表演,檔案的先驗創造,進行後設

由此觀,「迷走和諧」呈現體創作的群動科技串流的直播力體 表演的弱工藝,行為表演的,臺灣行為藝術檔案的們首先關的不是藝術,是活生生,在不體和現中,定人人交往和創作的必藉由行為錄像,直接面對觀 眾,破藝術家和觀眾線,使行為表演欣賞是共同的藝 術事件

今年 10 月中七屆臺灣年展邀請姚瑞中策劃行為表演活動,不是 在國內,是在臺中海館周及大港媽祖文化園區。這不在內,外的行動,好呼應葉子啓或阿川行為群等長期以來的創作度。當代藝術的法,被稱作「南」,那麼些回常人 間產而非的檔案,或端倪

於「迷走和諧」,我們多未及整:行為藝術在發表的無性; 充滿狂歡敢曝(中、娜娜的作品);用道具分享的化工(吳淑棉的作品);年探索(育君的作 品)等,持續。因為檔案向未來,不停召喚。

(原文刊登於 迷走和諧 Disorientation Harmony 記錄手冊, 阿川行為群出版,20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