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在路上」作品選樣 / 「On The Way」Some Works


陳界仁 台北大安森林公園 Chen Chieh-Jen . Da-an Park, Taipei . 葉子彥 攝


陳憶玲 台北大安森林公園 Chen Yi-Ling. Da-an Park, Taipei . 姚立群 攝


鄭詩雋 台北大安森林公園 Cheng Shih-Jun . Da-an Park, Taipei . 葉子彥 攝


紀紐約 台北大安森林公園 Chi New-York . Da-an Park, Taipei . 林郁盛 攝


Sakiko Yamaoka . National Taidung University, Taidung 台東大學 . 丁禹仲 攝


Marilyn Arsem . Dulan Sugar Factory, Taidung 台東都蘭糖廠 . 謝嘉釗 攝


瓦旦‧塢瑪 都蘭糖廠 Wadan WuMa , Dulan Sugar Factory, Taidung . 謝嘉釗 攝


丁禹仲 都蘭糖廠 Ding Yu-Chung . Dulan Sugar Factory, Taidung . 謝嘉釗 攝


阿道‧巴辣夫 都蘭糖廠 Adao BaLaFu . Dulan Sugar Factory, Taidung . 謝嘉釗 攝


Sinead Odonnell . Fong-Shan Railway Warehouse 鳳山鐵路倉庫 . 李青亮 攝


葉子啟 鳳山鐵路倉庫 Yeh Tzu-Chi . Fong-Shan Railway Warehouse . 李青亮 攝


賴芳玉 鳳山鐵路倉庫 Lai Fang-Yu . Fong-Shan Railway Warehouse . 李青亮 攝


Boris Nieslony . Confucius Temple, Tainan 台南孔廟 . 陳伯義 攝


Melati Suryodarmo . Confucius Temple, Tainan 台南孔廟 . 陳伯義 攝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台南場 - 孔廟園區

「在路上」最後一場即將於11月24日於台南孔廟進行
計有Boris Nieslony﹐Melati Suryodarmo, Sinead Odonnell, 丁禹仲參與表演
時間在下午2:00至4:00。 5點至7點移師府前路對街的東門美術館進行藝術家驚驗談與分享對談的單元。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高雄場 - 鳳山鐵路倉庫

高雄集體行為實驗業已成功落幕
實際參與藝術家為
Boris Nieslony, Marilyn Arsem, Melati Suryodarmo,
Sinead Odonnell, 賴芳玉,葉子啟﹐瓦旦‧塢瑪﹐丁禹仲﹐紀紐約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台北場 - 大安森林公園

「在路上」11月15日即將於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開展
5位外國藝術家(美國.印尼.西德.北愛爾蘭.日本)與5位台灣藝術家
將於公園裡外同時施行 " 定點 " 或 " 移動式 " 行為
時間從下午2點進行到下午4點
觀者可以在公園一邊散步. 一邊在不同角落巧遇藝術
或許藝術家會邀請現場觀眾一同參與創作. 或許會請觀眾吃東西
各種可能即將發生. . .

大安森林公園 - 藝術家施行行為地點



7位藝術家 "定點" 行為演出
Sakiko Yamaoka . Sinead Odonnell . Marilyn Arsem . Melati Suryodarmo .
陳界仁 . 陳憶玲. 鄭詩雋

3位藝術家 "移動式" 行為演出
Boris Nieslony . 瓦旦‧塢瑪 . 紀紐約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台灣藝術家簡介 about local artists


丁禹仲 Ding Yu-Chung
1982生於台北,現就讀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2006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2009「我要去當兵」個展於高雄。2008年參與「台灣以色列青年藝術家交流開幕演出」。2007年參與「台灣國際行為藝術節」、「中國現場黑白動物園」、「蝕 行為現場」、「台灣日本國際行為藝術節」。

瓦旦‧塢瑪 Wadan Wuma
2008上海「亞洲身體藝術節」。2007台北「國際行為藝術節」、北京「〈打開〉國際行為藝術節」。2006「日本四大城市國際行為藝術節」、北京「〈大道現場〉國際行為藝術節」、中研院二十一世紀的人文與科學–作品:〈饗宴〉。2005台北、澳門、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南北愛爾蘭藝術節。

阿道‧巴辣夫 Adao Balafu
2008 演出「風起雲湧—七腳川事件百週年紀念」(原舞者)
2008 演出「大海嘯」(原舞者)
2007 演出「杜鵑山的回憶」(原舞者)
2007 行為表演「尋找」牯嶺街小劇場

紀紐約 Chi New-York
1983年出生,Taiwan Kaohsiung人,目前以行為創作與複合媒材為主,手法上慣用低限的媒材與現地製作Site-Specific。2009年,第九屆「台中二十號倉庫」駐站藝術家。2008年,第五屆「新樂園空間」藝術新秀。2007年,第六屆「嘉義鐵道藝術村」駐村藝術家。 blog : http://nypark.blogspot.com/

陳界仁 Chen Chieh-jen
是當前國際上最知名的台灣藝術家之一﹐甫獲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並於上個月獲入圍英國威爾斯「世界藝術獎」。近兩年重要參展有:
2008 第一屆紐奧良雙年展:展望.1
2008 廣州三年展:與後殖民說再見
2008《軍法局》西班牙蘇菲雅美術館個展
2007 疑結-紐約亞洲協會美術館個展
2007 伊斯坦堡雙年展 ##ReadMore##

陳憶玲 Chen Yi-Ling
現任「水田部落」團長,資深劇場工作者。曾任財團法人跨界文教基金會暨差事劇團企畫主任,於2005年開始發表行為藝術作品,曾參加第十四屆日本國際行為藝術節、第四屆TUPADA國際行動藝術節、2007台北國際行為藝術節、韓國忠州與金泉國際行為藝術節 (CGIPAF’08)、Theater Piece I–TIPAF計畫展演暨傅炳榮攝影作品展(2009,台北、高雄)、OPEN打開國際行為藝術節(2009,北京)、澳門國際行為藝術節(2009)。

葉子啟 Yeh Tzu-Chi
祖籍福建安溪﹐生長於台北﹐現居台南。西洋文學碩士﹐曾任崑山科大專任英文講師﹐聯合文學雜誌社編輯﹐自由寫作與翻譯。2002年因參與行為藝術工作坊開始從事行為創作。2003年成立「阿川行為群」﹐組織本土與國際性行為藝術活動。曾在日本﹐韓國﹐中國大陸﹐泰國﹐菲律賓﹐緬甸﹐美國﹐以色列﹐匈牙利﹐斯洛伐克﹐波蘭﹐芬蘭參與行為活動發表作品。

賴芳玉 Lai Fang-Yu
2008公共藝術案:「大五金藝術造街:五金寶寶」。2007台灣新藝「女人做頭家:植栽的方式」新時尚美學、愛河文化流域展「舞出河流之愛」。2006駁二藝術特區「遼闊的漣漪與合音:重組記憶」跨領域呈現、CO6台灣前衛文件展:南方製藥廠「煉丹: 亂雨。失神。雜音」。2005國藝會補助,獲邀日本東京參與「Asia meets Asia festival:Unbearable Dreams 3」台灣代表藝術家、女性藝術協會,鳳山火車倉庫「快樂指數:快樂,自己找」策展人。

鄭詩雋 Cheng Shih-Jun
生於1979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曾任「SXM」、「Snow Ball」…等實驗樂團吉他手,目前為「紅太陽藝術有限公司」執行長、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理事。作品涵括:錄像、裝置、雕塑、聲響…等形式,曾展出於紐約、上海、北京、澳門、韓國、日本、印尼、菲律賓、俄羅斯、葡萄牙、馬其頓等各大美術館與展演空間。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外國藝術家簡介 about overseas artists


Marilyn Arsem 美國
1975年起開始從事現場行為創作。作品包含個人表演到結合裝置與表演的大型創作。曾在歐洲﹐亞洲﹐北美洲與南美洲眾多藝術節﹐替代空間﹐畫廊﹐美術館﹐研討會﹐與大學院校裡發表作品。是美國波士頓跨領域藝術組織Mobius的創辦人。目前任教於波士頓美術館學院the 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專門教授行為藝術。並任該校人事主任。

Nieslony, Boris Georg 德國
生於1945年。自1966年開始行為藝術創作。1970年開始繪畫。1975年開始跨媒材創作。1981年創辦 “The Black Kit”﹐收集行為藝術檔案﹐並組織歐洲行為藝術網絡。1985年組織馳名國際行為藝術團體“BLACK MARKET INTERNATIONAL”﹐直至今日﹐每年參與藝術家齊聚一地﹐實驗集體行為表演的可能性。1995年組織行為藝術研討會。1996年開始主編網路行為藝術年刊www.asa.de/magazine。2002年成立歐洲行為藝術學院www.epi-zentrum.org。

Melati Suryodarmo 印尼/德國
1969年生。在印尼取得政治學學位後﹐前往德國學習舞踏﹑編舞並追隨Marina Abramovic學習行為藝術﹐2002年取得行為藝術領域碩士學位。曾參與眾多國際行為藝術節與展覽。2003年參加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獲邀於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演出。2007年於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舞蹈藝術節﹐與赫爾辛基當代美術館KIASMA演出。2008年在義大利Bolzano的Manifesta7上發表新作。近兩年﹐她開始在印尼與東南亞地區呈現作品。

Sinead O’Donnell 北愛爾蘭
超過10年從事行為表演﹐裝置﹐環境與時間藝術。她作品中對於環境(地域)的觀念行動呈現出物質與記憶﹐藝術家與觀眾﹐媒材與規範﹐歷時與即興﹐地域與空間﹐本能與方法之間複雜的差異或同一性。她常在愛爾蘭不同的地理環境中施行作品。亦曾獲北愛爾蘭與英國官方資助前往南美﹐中東﹐和東歐發表作品。

Sakiko Yamaoka 日本
1961年生。畢業於日本Musashino藝術大學。曾於東京﹑橫濱﹐長野﹐京都﹐廣島策展國際性行為藝術活動。2000年開始受邀至國外發表作品。曾在新加坡﹐德國﹐英國﹐印尼﹐泰國﹐芬蘭﹐美國﹐波蘭﹐加拿大參與當地行為藝術活動。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阿川行為群簡介 about ArTrend Performance Group

 
阿川行為群
姚瑞中在《台灣行為藝術檔案1978-2004》一書中寫道「葉子啟於2003年成立『阿川行為群』﹐立志推動南部的行為藝術﹐於2004年底推動了『台灣亞洲行為藝術交流展』活動﹐無論是個人創作或組織活動﹐都可以看出其積極努力的嚐試。」阿川行為群是台灣南部唯一以行為藝術為發展職志的藝文團體。創團後﹐雖非年年策展﹐但一旦策辦活動﹐都是叫好叫座﹐並能帶動一股風潮﹐引領社會人士與青年學子對以現場身體行為表演為主的前衛藝術有所理解﹐並願意親身嘗試參與。此外﹐並藉由舉辦國際性行為藝術交流展﹐提供一個國際與台灣本土行為藝術的交流平台。期望在國內能草根性地發展行為藝術;在國際上﹐能提高國內行為藝術(家)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行為藝術雙日嘉年華:霜田誠二行為表演藝行工作坊」
台南誠品 2003

「2004台灣亞洲行為藝術交流展」
獲國藝會,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台北市文化局補助 台南 , 台北 , 台東 , 高雄 2004

「愛戀身體‧行為人間:2004台灣亞洲行為藝術交流文件裝置展」
獲國藝會補助 高雄 , 台南 , 台北 2005

「行為愛上詩:視覺詩現場行為展演」
高雄豆皮 2006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外國藝術家參與場次表

 
                                  台北         台東         高雄         台南
Boris Nieslony             ˇ             ˇ             ˇ             ˇ
Sinead Odonnell          ˇ             ˇ             ˇ             ˇ
Melati Suryodarmo      ˇ             ˇ             ˇ             ˇ
Marilyn Arsem             ˇ             ˇ             ˇ
Sakiko Yamaoka          ˇ             ˇ(僅參加台東大學場次)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台灣藝術家參與場次表

 
                     台北         台東         高雄         台南
陳界仁           ˇ
陳憶玲           ˇ
瓦旦               ˇ             ˇ             ˇ
紀紐約           ˇ                              ˇ
鄭詩雋           ˇ                              ˇ
丁禹仲                            ˇ             ˇ             ˇ
賴芳玉                                             ˇ
阿道                                ˇ
葉子啟                                                              ˇ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活動行程

2009/11/15 台北
14:00-16:00 大安森林公園 戶外durational行為
17:00-19:00 紫藤廬 室內表演+Boris Nieslony驚豔談 +分享對談

2009/11/17 台東大學人文學院
15︰30-16︰30 Marilyn Arsem驚豔談
17:00-17:30 藝術家行為展演

2009/11/18 台東
14:00-16:00 都蘭糖廠 戶外durational行為
17:00-19:00 糖廠咖啡屋 室內表演+Sakiko Yamaoka驚豔談+分享對談

2009/11/21 高雄
14:00-16:00 鳳山鐵路倉庫 現場集體行為實驗
17:00-19:00 豆皮文藝咖啡館 Sinead Odonnell驚豔談+ 分享對談

2009/11/24 台南
14:00-16:00 孔廟文化園區 戶外durational行為
17:00-19:00 東門美術館 室內表演+Melati Suryodarmo驚豔談 + 分享對談


鳳山鐵路倉庫地圖

Schedule

11/15 Taipei
Ta An Park / outdoor durational performance
Wistaria Tea House / indoor performance + Boris’ talk on Black Market International

11/17 Taidung
Taidung University / Marilyn’ s talk on Theatre vs Performance + 1 artist performance

11/18 Taidung
Dulan Sugar Factory / outdoor durational performance
Dulan Café / indoor performance + Sakiko Yamaoka’ s talk

11/21 Kaohsiung
FongShan Railway Barn / group performance experiment
Dogpig Café / Sinead Odonnell’s talk

11/24 Tainan
Confucius Temple Culture Zone / outdoor durational performance
Dongmen Gallery / indoor performance + Melati’s talk on Performance: Mainstream vs Marginal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策展論述

「在路上」:2009阿川國際行為藝術交流展

策 展 緣 起

有一年﹐我車上載著以色列藝術家Tamar Raban和湯皇珍﹐從台南趕著到高雄豆皮在我策展的「行為愛上詩」活動上發表作品﹐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塞車﹐時間十分緊迫﹐大家自我解嘲我們的作品應該叫做〈在路上〉﹐在觀眾等到不耐煩打電話來問時﹐我們就可以說「是啊﹐我們是『在路上』呀!」

「在路上」﹐在地理上標明一種既已出發尚未抵達的游移不定狀態。人的一生從生到死亦常被指涉是一旅程﹐那麼我們生活於世不也是「在路上」。而現場行為這種強調過程﹐有時亦會與大眾產生互動的藝術﹐作品常常處於發展中的狀態﹐難有定本出現﹐同一個作品在不同時空下實施﹐甚至會有產生兩極面貌的可能性﹐所以行為藝術家面對自己的藝術處於「在路上」的感覺恐更強烈。

這幾年我的確是一直「在路上」。關注節能減碳環保議題的吳瑪琍老師﹐曾在一次展覽座談會上說「也許子啟的行為藝術是比較不消耗能源的﹐因為不需要什麼物件」﹐我立刻回以「但我要開車﹐搭火車﹐搭飛機去做作品啊!」短短六年﹐我到過日本﹐韓國﹐中國大陸﹐泰國﹐菲律賓﹐緬甸﹐美國﹐以色列﹐匈牙利﹐斯洛伐克﹐波蘭﹐芬蘭發表作品。與為數眾多的各國行為藝術家進行廣泛的交流。現場行為非得親身到現場不可﹐不是嗎?所以我和其他行為藝術家一樣﹐常常都是「在路上」。﹐雖然不見得是在同一條路上﹐但總有縱橫交錯的時刻﹐在某個十字路口﹐好比說那個行為藝術節﹐大家就這麼碰上了。然後在每個人的作品裡窺探出他如今是走在美學/人生路上的哪一點﹐仍在原地踏步﹐大躍進﹐退了幾步﹐還是左拐右轉了好幾個彎!幾年過去﹐大家且聚且散﹐在個別的路上尋求藝術大夢﹐同時也在共同的一個大方向上﹐慢慢往前推衍。

於是發現﹐雖說現場行為藝術是前衛且邊緣﹐而且極少學者批評家論述垂青﹐但浸淫久了﹐卻也嗅得出其中仍有不同流派走向﹐發展各異其趣。此次策展主軸﹐除了近年常見在固定空間/黑盒子﹐觀眾集中觀賞的行為展演外﹐亦將引進近一兩年﹐愈來愈多藝術家走出戶外進行的durational performance﹐一種介入/隱身日常公共空間裡的長時間(重覆)行為。另外﹐未經事先規範排練的同時同地發生集體行為展演也是此次活動的實驗重點。期待藉由新形式行為的演練與國內外藝術家面對面的交流對談﹐激發國內藝術家更多元廣泛的創作能量﹐與提昇作品的境界。

此外﹐此次受邀來台的八位外國藝術家﹐全數兼具藝術家與策展人身份﹐都是當今活躍於國際行為藝術節/界﹐且在其各自國家推廣行為藝術策展組織的重量級人物﹐當中不乏累計30年經驗的前輩藝術家﹐如在德國領導「黑市」(Black Market International)國際行為藝術家組織﹐以實驗集體行為表演聞名的Boris Nieslony﹐他早在80年代就已邀請陳界仁赴德表演。以及有30年表演藝術經驗﹐現正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學院(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擔任人事部門主任﹐專門教授行為藝術的Marilyn Arsem。所以活動中亦將邀請他們及另外三位藝術家專題演講﹐與國內對行為藝術深感興趣者分享他們獨特豐富的經驗。

而為了拉進本土現場行為藝術家與學院相關領域之學者﹐藝評人之間的距離﹐亦將安排分享對談時段﹐分別邀請台北﹐台東﹐高雄﹐台南四位在地學者/藝評人來觀展﹐並於觀展/活動後與策展人/藝術家/觀眾展開對談分享﹐對談內容將被整理發表於相關藝術雜誌。

行為何其簡單﹐人人可以為之;行為何其困難﹐要做出好作品﹐成為一個好的行為藝術家﹐或者策一個好的展﹐都是極其困難的事。但我們還在這裡﹐阿川還在這裡﹐還有熱愛行為藝術創作的國內外藝術家與工作人員還在這裡﹐這便是我們所擁有最珍貴的資源…。11月﹐我們全力以赴!(葉子啟)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Curator's Words

Something about On The Way
Yeh Tzu-chi


Geographically, “on the way” refers to a moving/unsettled state before one reaches some destination. One’s life is also often looked as a journey. It’s also “on the way”, isn’t it? As an artist who practices an art form that emphasizes the process, interaction with the audience/public, and the difficulty to reach a fixed/final edition of his art because sometimes even the same piece might come to an opposite outcome when practiced under different times and spaces, the performance artist might have a much stronger sense of “on the way” than any other artist.

In about recent 10 years, many performance artists are always on their way to some live performance art festival/event/spot to show their performances, and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domestic or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artists together with the audiences. They are always on the way, though not necessarily on the same way. However, they do come across one another sometimes and somewhere. When they see one another’s performance, they learn that this artist is doing this and that artist is doing that, this artist is going to this direction and that artist is going to another direction. That’s how they come to know that every one of them is pursuing his/her dream of art in this or that way. And thus did they move, if slowly, toward some big vague similar direction.

As an avant-garde and marginal art form, live performance is hard to attract critics or scholar’s attention. Perhaps that accounts why people fail to have a clear map of it in their mind. But being a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art circle, I’ve found somehow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erent “schools” in this circle, and artists can develop in very different multiple ways. This year, we would like to have audience in Taiwan to see more outdoor durational performance, to experience the durational that involves and hides itself in the daily public space. For the past few years, we have quite a few indoor performances, but we hardly have outdoor durational. Besides, a group performance that many individual performances happen in the same time in the same venue is also what we want to experiment this year. I hope that the practice of these new forms of performance may bring a new perspective to our local artists and audience.

We will also ask some of the overseas artists to talk on some certain topics during the event. Hopefully, there will be one speech in every city. And we will also invite local art critics or scholars to come to see our performance in every city and write something afterwards, which we will try to publish in one of our local art magazines.

2009年9月5日 星期六

外國藝術家 International Artists


Boris Nieslony 德國


Marilyn Arsem 美國


Melati Suryodarmo 印尼/德國 ##ReadMore##


Sakiko Yamaoka 日本


Sinead Odonnell 北愛爾蘭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台灣藝術家 Taiwanese Artists


丁禹仲 Ding Yu-Chung


瓦旦‧塢瑪 Wadan Wuma


阿道.巴辣夫 Adao Balafu ##ReadMore##


紀紐約 Chi New-York


陳界仁 Chen Chieh-jen


陳憶玲 Chen Yi-Ling


葉子啟 Yeh Tzu-Chi


賴芳玉 Lai Fang-Yu


鄭詩雋 Cheng Shih-Jun